儿童的牙齿应该怎样保护

编辑:hqj 2015-05-24 20:45:49

  儿童的牙齿应该怎样保护?孩子如花蕾,畸形早预防

  孩子在幼儿期(1~3岁)、学龄前期(3~6岁)和学龄期(6~12岁)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,运动、营养的摄入、疾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等,对其骨骼、肌肉的形成、日后的健康及体态都有一定的影响。面部的生长发育、牙齿的畸形与否以及牙齿的排列是否整齐会影响孩子的仪表。你若见到一个孩子牙齿形态畸形,该是切牙(俗称门牙)的形态和位置,出现的却是米粒状细细尖尖的牙齿,或是牙齿的排列凹凹凸凸,尖牙(俗称犬齿)突出在牙列外面,鼓鼓地似“老虎牙”;或是下颌的前牙反包在上颌前牙的外面,其外形俗称“地包天”、“超下巴”、“小瘪嘴”;或是上颌前牙过于向外突出、扒开,其外形被称为“爬牙”的一定会产生不美的感觉。

  年轻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小宝贝将来既聪明又俊美,但一切都应从“花蕾期”做起。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,家长若不掌握必要的口腔医学知识,也许会给孩子造成某种缺陷。

  不良习惯是祸根

  在日常生活中,有的孩子养成了吸吮拇指的习惯,有的孩子爱咬铅笔棒,有的则常有咬下唇的习惯。这些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上前牙向外扒出,甚至上、下颌前牙不再接触、闭不拢,今后无论你怎样想使上、下颌前牙咬紧,其间仍有明显的空隙,这被称为“开�”。所以,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,应及时纠正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,一旦形成异常,既难看又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。

  学一点口腔医学知识

  人的一生有两套牙齿,那就是乳牙和恒牙。乳牙自出生后6、7个月左右开始萌出,至3岁左右全部乳牙共20个均已萌出。20个乳牙中,上颌和下颌的左右侧各有5个乳牙,由前向后看即乳中切牙、乳侧切牙、乳尖牙、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。6岁至12、13岁左右期间,乳牙逐渐被恒牙替换,恒牙共32个。14岁左右孩子口腔内可有28个恒牙,这就是恒牙的中切牙、侧切牙、尖牙、第一双尖牙、第二双尖牙、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。第三恒磨牙又被称为智齿,在18岁左右萌出。20个乳牙都有自己的“接班人”,称之为后继恒牙。

  一个个牙齿排列在口腔内,我们称之为牙列。3~5岁左右,口腔内全为乳牙,称为乳牙列;5、 6~12、13岁左右,乳牙进入替换期,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,称之为混合牙列;13岁左右,乳牙进入替换期,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,称之为混合牙列;18岁左右时,口腔内都是恒牙,称之为恒牙列。

  孩子将来颌面部形态美观与否与牙列有很大的关系,家长应该了解从乳牙列至恒牙列,其变化是一环扣一环的,若不重视和及时处理好前环,后环就会受影响。

  及时请教牙科医师

  孩子天天在父母的身边,家长应当是最早、最易发现问题的人。

 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,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。比如乳牙已是该被替换的时候了,但松动仍不明显,似不肯让位给后继恒牙。这时,后继恒牙从前面或后面萌出,这种现象有“双层牙”之称,在下颌乳切牙区较为多见。一旦发现乳牙后面有恒牙萌出的迹象,加之又逢替换的年龄,应及时把滞留的乳牙拔除,否则,乳牙滞留过久,其后继恒牙就会发生错位,等孩子长大了再矫治,既麻烦又费钱。

  又如在孩子8岁左右,上颌恒牙的切牙开始萌出,萌出途中由于牙齿的长轴的方向是斜向前并斜向外侧,所以在两个中切牙间常有一空隙,两牙呈分开状,我们称之为正中分开,加上前牙部分由原来较小的乳切牙一下子变为大大的恒切牙,有人会感到疑惑:我的孩子怎么长出两个“阔板牙”了?由于正中分开和貌似“阔板牙”的牙齿使孩子显得很难看,牙医学上称这为“丑小鸭时期”。

  “丑小鸭时期”是一正常的生理过程,随着上颌恒牙的侧切牙、尖牙的萌出,来自侧方的压力会使两中切牙互相靠拢,正中分开现象也会消失,前牙就排列正常了。

  但如果有其他因素的干扰,正中分开的现象就不会自行调整,空隙还将进一步影响其他牙齿的到位。如果在正中分开处的牙槽骨内有多余的畸形牙埋伏,夹着两中切牙的牙根尖,就阻碍了它们的靠拢;如果相邻侧切牙的牙胚先天性缺失,就缺少对中切牙的侧向压力,也会影响正中分开的闭合;个别的孩子由于上唇内侧面连接在上颌两中切牙牙龈间的“筋”,即上唇系带过于肥厚,也会影响两中切牙的靠拢。虽然大部分正中分开能自行调整,若有上述因素的存在,就会留下令人遗憾的空隙。当家长有疑问时,应及时带孩子去检查,排除有无异常原因。

  有关孩子的口腔保健知识内容颇多,希望年轻妈妈们多学点这方面的知识,多关心你的孩子的口腔状况,并养成定期检查、及时治疗的好习惯。